
趙子牧為朋友題寫書法墨寶
2015年6月20日在北京上上國際美術館成功舉辦l“2015春季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之趙子牧書法新作展”;2016年9月參加第19屆北京藝術博覽會“時尚經典”當代書畫精品展。作品及詩詞散見于《書法報》、《中國書法》、《石鼓》、《敬佛》、《西安政協》、《貴州日報》、《貴州民族報》等欄目。作品《沁園春.雪》被中國管理科學院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收藏;作品被中國書法之鄉.甘肅鎮原王符故里道德經書法碑林立碑;入編湖南文化廳《藝術中國》名家欄目趙子牧書法專題;入編當代美術出版社《新媒體》雜志翰墨英才之青年書畫家、詩人趙子牧專訪;入編《藝苑擷英.和諧陜西優秀書畫作品集》;入編《留香墨韻.全家書畫藝術家聯展作品集》;入編《全國詩人詠貴州詩書畫作品集》;入編四川美術出版社《當代藝壇人物》;入編文化中國行《走近大家之趙子牧專題》。

趙子牧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老師合影

趙子牧和著名書法家曾來德老師合影

為貴陽市第十九中學、河南唐河英才學校、東?げ┪镳^、鄧州東站、秀文齋印學博物館、甕安大戲樓、鄧州市公安局博物館、西安皇家藝術博物館、格魯格桑十八寨、花溪院子、多彩貴州酒、湖南福源國際假日酒店、馳海漁具、上海樂高藝術館、九方開元名都大酒店、京都前門烤鴨、花溪大學城、貴州省委黨校等單位題寫牌匾共計六百六十余處。
趙子牧聯系電話1758539588

趙子牧在個人書法作品展上和師友合影

趙子牧在個人書法作品展上接受電視臺記者專訪





道正行遠
任 見
子牧的書法甚好,內在,有力度,外在,富神采。這是之前的概觀。
比及子牧的一系列書法作品展于眼前,還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新。依序看來,傳統風采,創新生機,諸種美好,佳境遞現。
子牧被人稱為穰原書才,名號之下,其實他的追求,春秋多載,不曾弛懈。



在我看來,子牧的書法創作理念、書畫創作追求,淳樸而正道。這個非有實力不可達成。常見有些書家,童、怪、偏、邪,不一而足。究其本質,乃系根本不固,名利心高之疾也。既然稱“疾”,其所謂“墨字”,躋身箱籠,臭味不散,懸于壁頭,污人眼目,其害匪淺。子牧對于書藝,心懷敬畏,秉持虔誠,方向既正,又遍研名家,廣見熟參,運籌筆墨,躬身踐行,一橫一豎,一點一頓,一撇一捺,一鉤一折,欣欣然不知天之午、日之夕,多年如一,無改無易,藝術神祇何能不厚報如此之人呢。



子牧已將書法藝術融進了人生,世念俗望看得淡然,與筆墨為伴,心中熨帖,歲月踏實。如此堪稱經歷了涅槃所換來“世人”變成“書家”的重生。和子牧交流,不知不覺即是藝術的探討與切磋,而子牧總是謙遜,由是我等越發愿意為他“點贊”了。
書法,是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點、線和筆畫組合,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具有獨立審美價值。運筆的疾徐輕重、點線的粗細疏密所形成的節奏和韻律,體現著書家特有的心態、氣質和個性情懷,“夫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



子牧的書法選萃匯集出版,邀我為序,雖言不達意,亦樂意為之,愿助力取向正道、筆風淳樸、雍容典雅、蒼秀活潤的子牧佳作為更多人認識、理解。
謹以此對子牧的書法藝術表示欣賞和禮贊,祝筆墨強健,藝術豐收。
任見
2017年4月21日于瑞歐村



經世知書味 染翰見性靈
魏良
癸巳暮秋,子牧自黔返秦,在“半醒堂”書齋與我相見。仆仆風塵,迫不及待地告訴我想出一本厚一些的、有分量的書法集。這次專程回來帶了兩百多幅作品,讓我過目、評點、把關,審核,并請國家畫院楊曉陽院長題寫了書名,囑余作序,以壯行色。盛情難卻,慨然應允,卻不知從何下筆,延至歲末方成,算是應景之作吧!
這次見到的子牧,已是年屆不惑,洗盡了鉛華,脫掉了稚氣,多了些成熟。他快言快語,興致勃勃地打開書作,與我逐篇欣賞,延時一日,廢寢忘食。就書法而言,少了些稚嫩,多了些老成;少了些做作,多了些真趣。他對書法執著的追求精神及對書理探究的刻苦勁頭讓我感動。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有思想、有才華、有追求的書法求道者。


與子牧相識久矣。這位自河南而來的年輕人出身于一個書香世家,乃祖乃父都是俊采星馳的書法大家。世事浮沉,輾轉往復,在長安城中的書院門開了一剪紙店,薄技謀生,殊為不易。但卻又酷愛書法,得空就弄翰習書,不亦樂乎,甚而驚動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為他譽名“子牧”。藉人介紹,幾次相交,聲氣相投,子牧拜我為師。余始終認為學生不好教,先生亦不好當。但此人好學,又是一塊好料,我定盡我所學,輔之,導之,雕之。劍龍喜用長鋒,與我之愛好一樣。觀其書作,很有靈氣,然仍須狠下功夫,好好臨摹一些名碑法帖,向古人學習,向經典鞠躬,在時代的坐標上與經典同行;繼承就是最好的創新,這樣才能在書法上有大的收獲。相見愈多,甚為投緣,也就加深了師生誼情,無話不談。他每每從剪紙室出來,余常告之:剪紙為技,書法為藝;剪紙為暫時謀生之道,書法乃終生所求之道;先解決溫飽生計,安身立命,然后再續磨硯弄翰,修身養性之行。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誠哉斯言,苦難是人生的潤滑劑,也是藝術的鮮花。子牧的人生歷程充滿了坎坷苦痛,落魄時他甚而不能以技養身,只好漂泊在外,遠走他鄉,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開始了新的生活。子牧在陽朔風景旅游區開了一間自己的書法工作室,曾受到了國家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接見,馳譽一方,名噪一時。接著他又移師貴陽,在古玩城開了“品逸軒”書法工作室,總算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也就更加摯愛書法了——人生鋪就了藝術的底色!
從書法上講,子牧初以歐柳為宗,上溯兩漢魏晉,行效米南宮、黃山谷,后至何道洲飄逸灑脫之書風。近年博覽眾家,轉益多師,注重對傳統的繼承和對經典法帖的研習。臨池染翰,寒暑不輟,其用功及刻苦精神難能可貴,也使人刮目相看。他善用長鋒,充分利用筆的彈性,濃淡相間,意趣渾然,既于沉雄中見飄逸,又于蒼勁中顯靈秀。從他的作品集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形式、書風、內容,他都費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挑燈夜戰的身影、如癡如醉的求索,這是他刻苦硯耕的真實寫照。


讀書染翰,乃古今文人之日課。讀書長知識,增才干;染翰為陶情,為養性。技道雙修的子牧慢慢地進入了用特有的書法語言來表達心中所思所想的創作狀態。他明白了僅靠得形難抒胸臆,一味達情又失之狂野的藝術向度;也明白了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如能少了一點功利思想,多一點務實精神,少湊一點熱鬧之所,多行一點寂寞之道的價值旨歸。其實,這才是多少成功之人所必經之途、必由之路!
書道淵源,書者抒也。由寫字狀態到書法狀態,需要很長時間來解決。而一旦進入書法狀態,就是我手寫我心,吾筆抒吾情。書家到最后往往是用毛筆來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達到達其性情,形其哀樂,這又談何容易?它需要書家不斷鉆研,刻苦礪練,豐富學養,淡泊人生,以自己豐盈的內心世界、學識修養及完美的用筆結字章法來打動人。書之妙道,在于神采;筆走墨流,皆發于心,雖為書畫家操翰實乃書家心跡的披露。一副優秀的作品,既要有傳統書法的意蘊和內涵,又要有作者對書法研習的體悟,同時還要表達時代的精神風貌。話好說,事難做!但對于癡迷于中國傳統書法的求道者子牧來說,我相信他會領悟和參透其中玄機,不斷地去研習探索書法真諦——愿他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閑言碎語,信筆涂抹,不知所言允否,觀者自有評說。
是為序!
(作者系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獨守清雅
文/羅元濤
嘈雜的花鳥市場,并非買賣真性情。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性情成為交易的一種說辭。
種花養性,養鳥怡情,是這片市場里吸引眾生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古玩、根雕、字畫,一陣搬弄,當然是一個“高大上”的場所。場合讓自己覺得特別沒有文化,有一種需要惡補知識點的念頭。
自古小隱于野,大隱于市。在貴陽陽明花鳥市場,有一處名為品逸軒的書法工作室。每當走進品逸軒,清新、寧靜,感覺自己置身塵世之外,穿越在歷史時光里。


大多數字認不全,但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的字體,讓人置身在先秦伏羲氏和秦朝時期,有一種神秘與莊嚴。書法有無行大的包容力,它不會將你拒之門外,而是在包容你的心境。這也是歷史更迭后,從清朝百花斗艷,到現代書法名家手里的另一種詮釋。
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不錯,這類字體除了個人字詞儲備有限以外,基本都能認全。書法界對此有“漢隸唐楷”之稱。
“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辭!防锶绱私忉。此類字體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手寫字體。往往有一些人生經歷的智者,能在字體里看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通常書法愛好者,都會選擇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字體,因為他們是最適宜作臨摹范本。


無論是上面所描述的篆書、隸書、楷書,還是行書、草書,品逸軒的主人均有不同風格。我并不能真正讀懂他的心境,我想率真、果斷、坦誠的字行上是他所描述的意境。
不可否認,品逸軒并不是一處簡單的書法工作室。因為里面包含著篆刻、詩意,這與品逸軒主人趙子牧性格緊密相連。
子牧兄沉著、冷靜的性格,或許與他經歷相關。他對書法的詮釋和歷練過程,職業的關系,我是少部分知道內幕之一。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書法只是一種賣弄風情的方式而已。但在子牧兄身上,完全沒有。因為在他心里,書法代表著文化的傳承,代表著對生活的詩意和遠方,代表著對人生至高無上的追求與領悟。
不爭、不亢,子牧兄永遠是那么的穩重和寧靜,不會因為外面的市場影響到自己創作的心情。淡然一笑,筆墨一揮。若是看官心境與其交融,同樣也不會受外面的世界所影響。因為,在這里,有茶和書法,最重要是詩意和寧靜。
(作者系貴州民族報社 編輯 記者)



